一支唢呐吹出的匠人精神

2017-06-07 dqb 1744

“扑通一声下跪,竟然让一部影片起死回生,创造了票房暴涨的奇迹。”因为63岁的出品人方励在视频直播中跪求排片,在过去的一周里,本来票房惨淡的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成功逆袭,最高单日票房破千万元,俨然成了一匹文艺片黑马。

对于方励的行为,有人称赞其行为是不计个人尊严的壮举,也有人批评他在炒作,起了电影营销坏榜样的作用。于我而言,这些不过是作品之外的坊间闲谈,最最打动我的还是影片中生动形象展现出的匠人精神。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始终离不开创新这个高频率词汇,然而,在源源不断的创新背后,难能可贵的匠人精神却在渐渐丢失。

影片以唢呐班子的传承为主线,在此中所融入质朴的师徒,父子,兄弟间的情愫,形成了其情感真挚的张力。在无双镇,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人品端正、忠守唢呐艺人的德行的领军唢呐高手才能胜任。

整个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百鸟朝凤”。焦三爷老了,急需培养接班人。从小梦想成为一名唢呐匠的游本盛为弥补遗憾,将年幼的长子游天鸣送到焦三爷家学习唢呐,掌握一门谋生技能。刚到焦三爷家,由于激动和心切,主动给焦三爷递烟的游本盛没有注意脚下的台阶,摔倒在地。看着父亲摔倒擦伤,年幼的天鸣眼角流下了眼泪,而正是这眼泪,让天资并不是很好的天鸣成了焦三爷的弟子,最终通过努力,从师父手里接过整个唢呐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唢呐越来越不受到大家的青睐,特别是影片中在一次寿宴上既请了唢呐班子,也请了西洋乐队,而一图新鲜的听众自然靠向了西洋乐队。唢呐班子渐渐离散,大部分成员放下手中的唢呐,走进城市,成为民工。电影的最后,只剩一座坟,一个人和一条狗,天鸣在师父焦三爷坟前含泪吹奏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从表现上看吹的是唢呐,实则传递的是技艺过人的焦三爷在措手不及的社会变革和浮躁年代里,对没落的唢呐手艺坚守不渝,引领弟子们用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的信念,奏响唢呐艺人独特的光辉;是游天鸣凭借坚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练习最终得到了师傅的认可,继承师傅衣钵后,历经艰辛,排除万难,最终把唢呐文化发扬光大。而这些,正是这支唢呐所吹出来的匠人精神。

时代呼唤创新,但创新依旧需要坚守,无论是对中国人来讲也好,还是对中国电影来讲,我们在吸收学习新鲜事物的同时,依旧需要发扬匠人精神,排解浮躁,坚守定力。(卢锦辉)

0755-82284876

工作时间: 周一8:30~周五17:30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