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推动技术创新 加强国际合作

2014-09-04 bgs 1572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西部地区也不例外。但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与沿海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所不同。

为推动国家中西部地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以及产业规模化发展,日前,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联合主办,中西部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以及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的产业协会共同协办的中西部节能环保产业国际合作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节能环保企业的代表探讨了中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路径,并为中西部地区积极引入节能环保新技术、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出谋献策。

不走东部地区老路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虽然不是很大,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要走绿色低碳的道路,在产业转移时要注重低碳环保。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战略合作特别顾问张志豪强调,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再走东部地区先排放后治理的老路。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李军洋认为,当前,中西部地区能否优选节能环保项目落户,不走东部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这对于当地政府而言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性考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巡视员孙桢指出,作为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既面临经济发展需要快速追赶的问题,又面临着节能环保提出的发展转型的问题。重视并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和企业发展对于中西部地区十分关键。节能环保企业掌握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做法和技术,应在中西部地区积极推广和应用。

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

中西部地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节能技术的创新和成果的应用,引进节能环保企业和技术,不失为快速转型发展的捷径。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任玉岭指出,节能减排必须搞好技术创新,用好科研经费,推好科研成果。我国有3200万科技人员、206万研发人员,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可是我们的技术依赖程度强。如果不创新,完全依赖国外,我们就不可能搞好节能减排。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12%88%付之东流,变成废纸,这是最大的浪费。任玉岭说。要想搞好节能减排,必须要学习韩国,支持国内创新成果的应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指出,德国经济、德国制造之所以享誉全球,就在于德国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发展,高度重视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我国中西部在加快发展过程当中也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模式创新。

为促进节能环保领域好的技术、好的项目快速进入中西部地区,大会特意举办了中西部节能环保产业国际合作项目交流会,共计有15位企业家带来20多个项目,涉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LED、水资源循环利用、生物质能等多项技术和产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李军洋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除国家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外,既要修炼内功,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协同金融资本建立起专业化合作的渠道,构建起政府支持参与、企业为主、平台为辅,注重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生根发芽。

本届大会在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和韩国岭南大学、韩国ECO公司正式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落下帷幕。根据协议,双方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包括:支持协会所属企业及中韩大学与企业联合建立科研中心、技术合作中心;双方交换对市场和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共同建立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等领域的企业合作中心;双方共同建立国际合作项目,在中国及韩国或相关国际组织、政府或双边机构联合申请基金等内容。

据悉,大会将每年举办一次,为中西部地区发展积极引入节能环保新技术和资金,不断挖掘中西部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潜力,创造经济增长点。

0755-82284876

工作时间: 周一8:30~周五17:30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