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刺桐城的鲜亮中建蓝——深圳分公司南益广场项目领先泉州市建筑施工纪实
▇文/卢锦辉 马德奎
“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军欲烧空。”在历史名城泉州,一抹鲜亮的中建蓝如它的市花刺桐一般,完美绽放在由分公司承建的南益广场上,引领泉州地区建筑施工新发展。
10月9日,历经800多个日夜,在万众瞩目中,南益广场项目成功封顶。获省部级荣誉5项、地市级荣誉6项、局级荣誉1项,成功承办大型观摩2次,中建品质,标准引领,回顾南益广场的精彩建设历程,项目部正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慷慨激昂的中建之歌。
泉州最深基坑引观摩
2013年7月,伴随着轰鸣的挖土机声,南益广场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地下建筑面积共4.5万平方米,基坑平均开挖深度约20米,最大开挖深度达23.3米,是泉州市最深基坑施工项目。
“能在泉州地区参与建设这样重大的项目,我感觉浑身都充满干劲儿。”在开工典礼上,项目技术部小邱激动地说道。然而,随之而来的雨季却让大家犯了难:由于场地狭窄,一面是大体量的土方开挖,一面又是下个不停的大雨,往往是这边土方刚出,那边就积满雨水,泥泞不堪的通道直接影响了土方外运的进度。再不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大家的信心都要受到影响。
为此,项目部及时组织人员编制新的施工方案,结合现场情况,自主设计制作了用于运送土方的钢栈桥通道,通过结实的“钢桥”直接连接基坑与地面,不仅有效解决了车轮打滑的问题,还能减小坡度,方便车辆进出,保证了土方顺利外运。
此外,采用支撑分区施工,合理设置施工缝,从支撑中空区域采用盆式挖土,同时推进,有效地节约了支撑硬化等待时间;采用坑内降水,坑外回灌的方式,确保坑内降水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成立了实测实量专项小组,在全项目推行实测实量,确保深基坑施工外型美观、梁体顺直、板面平整,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措施得当,裂缝控制到位。
2014年6月5日,项目部深基坑施工迎来了泉州市各县区的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多家建筑企业、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负责人近500人现场观摩。很多观摩嘉宾都赞叹说,深基坑施工能做到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现场秩序井然,这为我们泉州乃至福建地区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巧制环梁钢筋显成效
南益广场项目-3层至18层6根柱子均采用圆形钢管柱,与楼层梁板钢筋连接时必须设置环梁。然而环梁钢筋的绑扎却成了一个大难题:项目上只有最普通的钢筋弯曲机,环梁钢筋单根最大直径达32毫米,这么粗的钢筋要怎么弯?怎样利用它才能制作出最大直径达3米的完美圆形?如果去专业厂家加工再运送回来,成本极高又浪费时间,还不能保证工期进度。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项目技术人员专门跑到钢筋加工厂实地学习。“那段时间就感觉自己老往加工厂跑,门口的保安见我都能叫上我的名字。”参与学习的小刘回忆那段日子说道:“很多细节都是加工厂的看家本领,人家不肯教,只能我们自己慢慢摸索。”经过大量学习对比和实验论证,项目部决定采用现有钢筋弯曲机进行加工,通过调整弯曲机3个滚轮之间的间距,形成角度,钢筋就可以沿着滚轮之间的路线弯曲,想弯多大圆就能弯多大的圆,不仅效果良好,而且极大地节约了项目成本。
类似这样的技术攻关还有很多。项目技术人员针对设计及现场情况进行反复论证,编制了十多项专项技术方案,并广受好评项目部还。成功荣获福建省“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福建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其成果“提高抗浮锚杆施工质量”荣获优秀QC成果三等奖。
打造绿色工地立标杆
在南益广场项目,错落有致的绿化带、干净整洁的硬化地面、定时开放的高层喷雾防尘系统都在吸引着过往路人的眼球。“建花园式工地”是项目从进场之初就提出的绿色施工理念。凭借分公司的先进绿色施工经验,项目部加大绿色施工的投入,力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资源,保护环境,打造泉州地区绿色施工标杆工地。
为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项目部安装喷雾防尘系统,使工地扬尘减少了近90%,扬尘处理技术在泉州当地领先;施工道路全部硬化,并大面积种植绿化带,行走间仿佛置身绿色海洋;为了减少噪声对周围的影响,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建立封闭式的地泵房和木工加工房,有效将噪音污染隔离;为达到节水目标,项目部将地下水循环用于混凝土养护和卫生间冲洗,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仅是完成这些绿色施工的硬性指标,项目部还在施工现场设立休息亭、吸烟亭、茶水间等,为工友们营造出一个安全、干净、舒适的施工环境。当看到现场保持干净整洁、绿色环保的施工状态时,每次前来视察的业主领导都称赞有加:“身在其中,仿佛置身于流光仙境。”
如今,南益广场已实现全面封顶,进入了新的施工阶段,项目部正为为把项目打造成为集商业、办公、住宅功能为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和泉州市的地标性建筑继续努力。项目部将秉承着“诚信、创新、超越、共赢”的企业精神,展现像盛开的刺桐花一般的昂扬朝气,开拓进取,奋勇争先,让中建蓝在泉州、在闽南绚丽绽放。